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民調缺乏專業態度

https://www.facebook.com/www.jaroc.org.tw/posts/1141267809237680
法官改革司法連線認同【中華民國法官協會】的聲明,並向社會呼籲: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法官是受國家託付行使司法權的公務員。守護法秩序、捍衛公平正義與憲法人權,是法官責無旁貸的使命。我們戰戰兢兢的知道,哪怕判對了999件案子,只要有1件出現爭議,都會打擊辛苦建立的司法公信。感謝各界的批評指教,我們為了全體國人會努力做更好。
 特別拜託所有關心司法的朋友們,無論矚目案件或您周遭案件,請您除了媒體報導和親友傳述以外,務必撥冗用網路實地查閱判決內容。看完判決內容,若您仍有不同意之處,判決完全可受公評;若您因而發現判決受到誤解,也請您不吝為司法澄清。現在的司法,相比大眾印象中二、三十年前的司法,早有了長足的進步!我們期待您深入了解,並和我們一同讓司法更好。
 判決要去哪裡查?請點選右邊司法院網址(法學資料檢索系統),選取中間的「裁判書查詢」,再輸入查詢條件即可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法庭看人生之【毫無合理懷疑的重量(交付帳戶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這個島國非常湊巧,跟台灣一樣,都有行政、立法、司法等機關的設置,甚至連相關法令規章制度,都跟現在的台灣一樣,而他,在這個島國擔任法官已經快十年了,這十年來,他出去都跟別人說,做法官很多時候就像在玩解謎遊戲,要儘量在各種千頭萬緒的事證中,勾稽出事件可能的原貌,大體而言,他玩這個遊戲都能樂在其中,但很多時候事實的混沌不明,以及每位當事人狀似誠懇的外表及文字底下,不為人知的竊竊私語,仍舊讓他感到疲憊,比如說現在看到的這個檢察官起訴的案子。

這件案子的被告(我們姑且稱之為老陳吧),客觀上做的事情大概是這樣的:他在OOO日,將他開設的三家銀行帳戶提款卡及密碼,用郵寄的方式郵寄到外縣市的住址,接著一、兩天內,就有多筆款項匯入了其中一個帳戶,並旋即遭人提領一空,這些匯款人後來到警察局報案,每位都說是在電話中被人騙了,怎麼被騙的呢?原來這幾位民眾都有網購的習慣,而詐騙集團就是騙他們說,網購時誤觸分期付款設定,必須要遵照指示去ATM解除分期付款設定,而這些民眾因為過於驚慌,一下子也昏了頭,就遵照指示去做,而結果就是分別損失了十幾萬不等的金錢。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法庭看人生之【已毒不回】

他是一個不到25歲的年輕男子,他的故事是這樣的:起初他跟一個他尊稱為胖哥的人,一起賣K他命,後來乾脆自己賣,被查獲時,不但自己吸食,家裡還被發現放有大量的K他命。他卻守江湖義氣,胖哥到底是誰,始終不肯吐露半字。
 
他對於檢察官起訴販賣K他命的部分,全都當庭承認。持有大量K他命部分,檢察官認為他構成意圖販賣而持有第三級毒品罪,他在偵查中卻始終不承認意圖販賣。
 
經過公設辯護人苦口婆心的開導,他最終選擇勇於面對,坦承確實打算要賣。但他強調,「這是我第一次進貨,來不及賣出去就被抓了,法官你要相信我,真的」。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法官書類養成過程及改革建議-以書類送審制度為中心

Q1:為什麼我們要寫這篇文章?

多年來,社會大眾對於法院判決,多有意見,而民間法律工作者,不論是學者或律師,對於現行法院判決的書寫方式,以及書寫者的養成過程,也多有指教及改革建議。然而在一片改革聲浪中,卻頗缺少以擔任職業法官者的角度出發提出的建言,而我們認為這對於改革方向能否到位,絕對是不利的,畢竟法官是判決實際寫作者及書類養成教育的接受者,對於實務運作實況及相關缺失,理應最為清楚,而本篇文章,就是希望能彌補這部分的空白,以求能與民間關心司法改革的先進攜手合作,共同促成改革的完善與落實。


Q2:什麼是法官書類?

法官論壇之【人們心中建構司法樣貌的過程】

這是一篇近日在法官論壇上的好文章,富有哲思,經徵得作者同意轉貼分享:

作者:幻士

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一書中曾經提到「WYSIATY」(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你所看到的就是全貌)的概念,用來說明人們心中的自動操作系統,看看人們如何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就做成決定,卻沒有想過自己掌握的訊息太少;人們甚至會不想知道更多訊息,以免破壞自己原來所建構的故事情節。

人們心中建構司法樣貌的過程,不也是另一個「WYSIATY」?人們透過親身體驗、傳媒、名嘴、權威人士甚至巷議街談等等窗口「看到了」司法的樣子,決定了心中的司法樣貌。然而,人們看到的真的是全貌嗎?人們所看的司法有沒有可能只是捷徑思考作祟或戴著偏見眼鏡下的圖像?美其名為「看到」,或許只不過是「被看到」罷了。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司法什麼情況下會莫名其妙背黑鍋

http://m.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635686

這個新聞體現了,司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莫名其妙替本來該為民生問題負責任的機關背黑鍋。
什麼叫作公用地役關係?簡單講就是:土地雖然是私人所有,但因為太多人一直在走,而且這條路又是不特定大眾通行所必須,因此法律叫土地所有人必須忍耐,不能有一天忽然說我不給大眾走了。
如果是路人,大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如果是地主呢?平白無故自己的土地就不能用了,這公平嗎?這種對地主非常不公平的制度,本來就應該非常審慎地使用不是嗎?如果是這樣,法院發現居民和學生還有其他道路可通行,並不是只能走這條道路,因此認定不成立公用地役關係,讓地主可以收回土地,反而是還地主應有的權利,怎會是恐龍?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找不到法院的澄清?

目前司法當局的澄清新聞稿,都是在各法院及司法院官網上以提供附檔供下載之方式公諸社會大眾,在網路上搜尋根本搜尋不到,廣大網友也就很難知道有這些澄清新聞的存在,相對於被澄清的錯誤資訊在網路上繼續廣為流傳,其澄清效果極差,對被誣指的法官很不公平,對司法形象非常不利。期許司法院資訊處,立即改善這一點,並加強關鍵字搜尋,務必使網友搜尋相關司法新聞時能優先跑出司法當局的澄清新聞稿,以健全輿論市場。當然,真相由社會大眾自行判斷。
以下是轉引最近一則台北地院的澄清新聞稿:http://tpd.judicial.gov.tw/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宣判日判決說明的現代化刻不容緩-以矚目案件為中心

一身輕便的襯衫,搭配牛仔褲,充滿自信地站在講台上,配合著大螢幕上的簡報,向全世界的粉絲發表公司的新產品,提及這個場景,我想多數人想到的,一定是賈伯斯或庫克在蘋果產品發表會上揮灑自如的演出吧。那麼,有沒有人能夠想像,或許這也可以是台灣的法官在矚目案件宣判日,在公開記者會上的展演呢?
相信多數人乍想一定會覺得:「怎麼可能!這根本是不同的兩件事」,但仔細想想,這兩件事的差別真的有這麼大嗎?賈伯斯和庫克做的,是透過清晰的口條加上恰到好處的影音聲光,向全世界推銷公司的新產品,而發表會的成功與否,則直接牽動著新產品在全世界的銷量;法院在矚目案件宣判日的記者會上,則是要既條理分明又淺顯易懂地向全國人民說明判決結論的理由為何,而說明的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了人民對判決及司法的信賴。換言之,不論是蘋果的產品發表會,或是法院對判決的公開說明,其關鍵要求都是「說服」,只是前者是說服消費者買東西,後者是說服人民接受判決結論,既然如此,賈伯斯或庫克的在說服人心上做法,又何以不能擇其適切者效仿呢(註一)?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聽取每一位可能被提名者的價值、理念

外電 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256783:美國歐巴馬總統開始面談大法官的提名人選,藉以從中挑選出他認為最適任的人選,然後向國會提名。
歐巴馬在此之前已經提名過兩位大法官,分別是2009年的Sonia Sotomayor和2010年的Elena Kagan。
特別的是,白宮幕僚先分別為歐巴馬海選9位至7位人選,歐巴馬再從中各挑出4位進入決選,並親自與這4位入選者逐一面談,有報導指出歐巴馬和個別人選談了1小時之久。此外,副總統也會與個別入選者面談。
1位缺額,先初選9位至7位的候選人,再由總統決選4位,並透過總統親自面談,決定最後人選。從總統「親力親為」面試,可以看出美國總統對於大法官提名的慎重。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法官的真實人生

法官與檢察官同僚幾乎都有的共通經驗,每當不熟的人問起「請問你作什麼工作」時,即便只是搭計程車、剪頭髮,也多半基於種種顧慮而不便坦率以告,於是乎「嗯…我在法院上班」、「真的嗎?那你是書記官囉」、「…對呀…」一類的對話不斷上演。甚至連自己的孩子上學去,也要再三提醒孩子「不能隨便告訴別人你的爸爸/媽媽是法官/檢察官」。
一般民眾覺得「高高在上(但同時也常被先入為主認定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恐龍)」的司法官,為什麼要過得如此低調、謙抑到近乎違逆人性?反觀,同樣被一般民眾覺得「了不起」的專業人士例如醫師、建築師、會計師等等,乃至於同屬法律人的律師,為什麼能昂首闊步對社會大聲說出自己的工作?
想了解更多法官的真實人生嗎?底下推薦一篇很寫實的報導文學。希望各位朋友讀完,能設身處地想個幾秒鐘,理解我們的甘苦。以後我們也會繼續定期在這裡,分享更多有血有淚的法官人生……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好文章值得讀者反覆吟詠!

我們推薦下面這一篇寫於5年前的文章,誠摯希望各界朋友們,在新國會與即將上任的新總統,可能重啟討論法官產生方式的時刻,試著了解年輕法官近年為了正義與人權所付出的努力,正視年輕法官對於司法的正面意義和價值!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10328/33279193/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職務評定未達良好(類似考績丙等)的法官很差嗎?

前幾天媒體報導【公務員平均約0.22%年終考績「吃丙」,不服可提復審、行政訴訟;法官、檢察官被評為類似的「未達良好」卻達2.1%,近10倍】等語
這話只說一半,恐怕讓社會大眾認為比起一般公務員,法官、檢察官素質很差的比例超高,誤會就大了,請容說明如下: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我們的三大呼籲

一、司法改革,基層法官的聲音不能缺席;
二、司法改革,不能只有「改革在朝法曹」單一面向;
三、司法改革,政治部門(立法、行政)與司法部門應當是協力夥伴關係。